11月19日,对科技圈的人士来说,委实是个重要的日子。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草案》对创新创造的鼓励、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振奋人心。会后,李克强总理飞赴浙江,将与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中外互联网大佬一起畅谈互联网发展和开发创新等议题,引发一场全球聚焦的“头脑风暴”。
新时代有新命题新政策对应新命题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不可抗拒之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科技成果的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国家科技成果网相关数据显示,在可转让成果库中,近五年来,共有78051项可转让项目,而在已转让成果库中,显示仅有6840个项目在近五年完成转化。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正催生出愈来愈多的科技创新,孕育出具有无限生机的“第一生产力”,但第一生产力只有转化成现实成果才能彰显出它的伟力。
在今年7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对参会人员说,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就必须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而要实现这样的迈进,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没有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很难转化为生产力,也很难支撑中国经济的跃升”。
因此,如何促进科学技术向第一生产力的转化是新时代提出的新命题,如何破解这一命题也逐渐成为各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我国“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把科研攻关与市场开放紧密结合,推动技术与资本等要素的结合,引导资本市场和社会投资更加重视投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今年7月初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选择部分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试点。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切实释放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可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也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具体体现。
在这种创新环境和政策趋势下,《草案》的提出无疑是对时代命题的积极回应,必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真正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科技成果和企业“一张皮”多方才共赢
科技创造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应用是创新驱动转化的媒介,科技保护则是完善创新体系的关键内容。长期以来,由于高校、院校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上的局限,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同时,企业在科研方面的长期“失语”状态,也恶化了科技成果和企业“两张皮”的情况。
新时期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科技创新需要科技资源、企业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机结合,也只有兼顾科技人员与企业的双方利益,才能真正化解创新成果与企业“两张皮”的难题。
对科研工作者的关心一直是李克强总理在推进科研体制改革中的关注重点。他多次强调,要“让科技人员可以入股、拿期权”、“引导科技人才发挥创新力量,为社会创造财富”。同时,李克强总理也一直强调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
《草案》紧抓这样的重点,完善了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处置权益分配等制度,突出了企业在科研方向选择、项目实施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将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万众创新;另一方面,通过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搭建起了科技成果与社会资本的桥梁,最终将实现多方共赢。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技术转移交易额超过7000亿元的规模,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业态。面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在需要孵化器、服务平台以及交易中介推动业态发展的同时,更需要政策法规的扶持与规范。《草案》的通过正是顺应了这一市场发展需求,为实现科技成果最终落地保驾护航。相信通过制度变革和法律护航,我国将加快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实体经济优势的速度,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人民网-IT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