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拯救你——双环汽车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7-22    

作者:胡拥军 哲力知识产权

来源:IPRdaily

投稿原标题:拿什么来拯救你——双环汽车


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15年12月8日判决的双环与本田关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及损害赔偿纠纷的二审民事判决书,判决双环不侵犯本田外观设计专利权、本田赔偿双环汽车经济损失人民币1600万元。


2016年2月29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通知,石家庄双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双环)等13家公司被撤销乘用车生产资质,紧接着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15年12月8日判决的双环与本田关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及损害赔偿纠纷的二审民事判决书,判决双环不侵犯本田外观设计专利权、本田赔偿双环汽车经济损失人民币1600万元,这一判决一公开更是将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公司再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1600万!宝马在倒吸冷气、奔驰在暗自窃喜!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国人来说,大有亲者快仇者痛的民族情怀。但时至今日,赔偿多少,也许只是一个数字,再多的金钱也拯救不了濒临破产的双环汽车,我们在对本田杀鸡不成反蚀把米嗤之以鼻之余,不禁要想为什么曾经风靡一时的双环会是如此结局?曾经的来宝SRV、SCEO、小贵族就此销声匿迹了吗?双环停产、面临倒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难道只是因为本田的不正当竞争的一纸警告函?还是长达十二年的官司缠身?答案显然没有那么简单。在此,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 借鉴成风,缺乏创新意识。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最终判决双环来宝SRV汽车并未侵犯本田第01319523.9号等外观设计专利权,事实上也的确不构成侵权,但不可否认的是双环在设计来宝SRV这款汽车时确实有借鉴本田CR-V,不然一个远在日本、一个在中国,基因为何如此相近?


来宝SRV只不过在本田CR-V外观基础上做了部分变更设计而已,当然这也没什么,世界上别说只是在中国,有多少家企业业务能够发展起来,起步的时候没有些挺不直腰板的抄袭故事呢!就连伟大的X星公司都少不了要向苹果致敬,更何况是其他。再说抄袭并不代表侵权,侵没侵权还要看你有没有权,即便有权也要看你的权利范围在哪里。


双环这种既借鉴又不死板照搬的套路还是值得广大初创型企业学习,只不过双环错就错在得了便宜还卖乖,在推出了借鉴本田CR-V的来宝SRV后,双环还陆续推出了借鉴宝马X5的SCEO,借鉴奔驰smart的小贵族,一次成功逆袭足以让双环一举成名,但一而再再而三只会让双环身败名裂,双环内部一直坚持“必须用一种更为经济的方法,尽一切可能整合社会上现有的汽车设计、制造和技术研发等资源为我所用”的发展道路,在技术上一直处于裸奔状态,妄想把借鉴之风当成了走向成功的捷径,而缺乏创新的基本意识,更谈不上太多创新的投入,笔者认为这也是双环最终面临倒闭的根本原因。


一个企业的发展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创新,企业一天不创新,一天就面临着倒闭,腾讯在QQ已经垄断即时通讯市场的时候还能果断地推出微信,小马哥也是参透了这一点。


双环初期阶段当然可以借势让自己上位,也可以利用消费者傍名牌一时虚荣心作祟的心理,但一旦上位拥有一定的市场及知名度是不是该收手了呢?难道要在消费者心里定位自己就是一个抄袭公司吗?要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赖与认可,还是要靠不断的创新,从而造就高性价比的产品品质及具有差异化的设计观感。


第二,痛定不思痛,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积累。


汽车设计与制造绝对是技术要求度极高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汽车相关专利约共有30万件左右,作为在汽车行业小有知名度的双环,却只在中国申请了寥寥无几的36项外观设计专利,其中以石家庄双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名义申请2件、以双环公司负责人赵志刚名义申请34项,发明人全部都是赵志刚(你懂的),目前这些专利均处于失效状态,其中2件已经被无效,另34件均因未缴纳年费而终止,这些专利均只涉及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外观设计,而代表技术性的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却一件都没有,由此可见,双环的专利布局形式及创新出口非常单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极其薄弱。


与其致敬的对象本田、宝马、奔驰都有成千上万件汽车专利相比,双环简直不堪一击,就连国内其他汽车公司如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的专利布局数量都相当可观,截止2016年5月1日,奇瑞汽车在中国共有7778件授权专利,其中发明授权专利1930件,吉利汽车在中国共有9716件授权专利,其中发明授权专利1064件。


双环知识产权的积累比较少、质量也比较低,一方面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很难想象在一个连汽车都能造出来的公司下,却只有草草的几件外观设计专利,另外一方面跟第一点中提到的不注重技术创新有极大关系,这也导致了双环在后面与本田的诉讼过程中,处于完全被动挨打的境地,没有反诉的武器及谈判周旋的筹码,也许你没有侵犯别人的专利权,但别人通过不断的诉讼官司及警告造成消费者、销售商恐慌及信任危机,最后活活被拖死。


本以为双环可以在这样官司缠身的境况下,重新认知创新及知识产权的重要程度,但即便如此,双环仍然不能痛定思痛,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积累,通过自身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抗辩,很大程度上避免销售商因本田的一纸警告就丧失对双环的信心,从而来坚定销售商的市场信念,同时也可以使消费者认识到双环自己的创新特点,让消费者更有购买产品的安全感,从而把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第三,固步自封,缺乏危机意识。


不向银行贷款、不欠外债、零库存、没有业绩目标,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幸福与完美,但正是这种局限于小企业的优越感却让双环错失了市场发展的大好时机。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国内汽车主流市场,不激流勇进,就会全速后退,要想守好那片地谈何容易?!在双环市场销售的高峰期,单来宝SRV2004年的全国销售量就在12000台以上,市场供不应求,但就在这种情形下,双环只是简单地将其他款式车型的生产线改为来宝SRV的生产线,依然坚持保守思想,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不愿过多投入研发、圈地市场、扩大知名度,严重缺乏危机意识。


按照单台利润为人民币2.12万元(见石家庄双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确认不侵害专利权、损害赔偿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004年双环利润即已相当可观,加之中国科技集团出资7260万港币(按2004年汇率约7700万人民币)买进双环25%的股份,应当来说,在双环风头正盛的那些年还是很有钱的,但企业要想更值钱,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更多地投入到创新中,这样才能让企业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第四,反应迟缓,缺乏借力打力的市场运作能力。


看看XX宝的市场运作能力吧,在苦心培育多年的品牌被收回时、在连续被判侵权赔偿的情况下,XX宝仍然坚持不懈,营造弱者的氛围(还记得某次人民代表大会前的那封意味深长的公开信吧),通过诉讼打广告(打官司天下倒数第一、卖XX世界第一),让本没有任何知名度的新品牌在短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不亚于原品牌知名度的超级品牌,这种借力打力的市场运作能力正是双环所缺乏的。


在被本田控诉专利侵权时,双环反应迟缓,缺乏一边积极斡旋澄清、减少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同时也没有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导向及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怀,全面地让自己的知名度及正面形象迅速扩散,反而是继续不注重创新、持续借鉴,让消费者将双环贴上了抄袭者的标签,这也彻底地将双环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时局造就英雄双环,但双环自己也亲手将自己葬送,现如今双环即将一去不复返,市场上也再不可能出现第二个双环,1600万的赔偿拯救不了双环,但希望能拯救那些在正在重复双环经历的众多中国企业!


来源:IPRdaily

作者:胡拥军 哲力知识产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