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市从来没有像今年一样引人关注,如果说是6月的股灾将债市的火热推到众人面前,那么中国债市今年的巨大改革和变化则成就了中国债市令人难忘的2015。
若以前提起债券,你还觉得陌生,还觉得离自己很遥远,那还情有可原。但是今年不同,今年中国债券市场是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可谓是波澜壮阔的一年,足以成为中国债券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总有一点能打动混迹资本市场多年的你。
2015年中国债市轰轰烈烈,破天荒地出现了连续两年的大牛市;地方政府债置换顺利推出,浩浩荡荡;大额存单成功问世;债市深度开放,熊猫债爆发式扩容;国债期货品种扩容,10年期国债期货挂牌上市;信用债违约常态化;公司债新规出台,发行量一路狂奔;企业债发行一再松绑;城投债死灰复燃;资产证券化受到空前重视,发展大提速。
回顾2015年,Wind资讯总结了十个关键词梳理中国债市波澜壮阔的一年:(一)中国债市牛!牛!牛!;(二)地方债置换;(三)大额存单问世;(四)债市开放;(五)国债期货品种扩容;(六)信用债违约常态化;(七)公司债一路狂奔;(八)企业债一再松绑;(九)城投债死灰复燃;(十)资产证券化发展大提速。
(一)中国债市牛!牛!牛!
总的来说,2015年的牛市略微意外,破天荒的出现了连续两年大牛市。2002年以来,以年度为单位,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5年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下行。如果不包括2015年,前十多年正好是三年一个“大年”的节奏。而2015年打破了这个规律。
国信证券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经济周期及监管层调控思路变化。在中国经济处于动能转换期时,监管层以调结构为主,稳增长目的仅旨在托住下滑速度不要太快,名义增速逐渐下滑为债牛提供了坚实基础。
展望2016年债市,多数分析市场人士分析,从2014年启动的这轮最长牛市,将得以延续。其逻辑基本在于,经济基本面将继续走弱,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信用债风险、地方债供给等,虽会扰动债市,但不改债牛逻辑。
(二)地方债置换
201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推出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全年置换额度共计3.2万亿元。
为确保地方债顺利发行,监管高层马不停蹄做足准备工作:首先解决了投资范围的问题。3月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鼓励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将企业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的投资比例从10%提至20%。其次,解决了流动性担忧。5月明确债务置换的具体操作方式,并将地方债纳入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抵押品范围、纳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抵押品范围。
此后的5月18日,历经挫折后江苏省打响了地方债置换头炮,从此中国掀起了地方债置换的大幕。根据wind数据,截至12月28日,3.8万亿的地方债已发行完毕。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未来两年地方还有11.14万亿的存量债务等待用债券置换。2016年及以后年度,省级政府可以在余额限额内发债,借新还旧。置换原则上由省级政府根据偿债需要、市场情况自行确定,中央政府不再硬性下达置换债务额度。
(三)大额存单问世
继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之后,6月中国利率市场化又迎来了里程碑式的事件,央行6月2日发布公告正式推出大额存单产品。机构分析称,大额存单出炉,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接近尾声,银行将将逐步过渡到主动负债模式。
此后大额存单在中国的发行正式启动。6月15日,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等9家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核心成员发行首批大额存单。7月3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通知扩大大额存单发行主体范围,机构个数由目前的9家扩大至102家。国庆节之后上海自贸区启动发行银行间大额可转让存单;11月3日汇丰中国成为首家发行个人大额存单的外资银行。12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通知决定将大额存单发行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机构个数由目前的102家扩大至243家,将同业存单发行主体范围由目前的479家扩大至643家
(四)债市开放
2015年是中国债券市场加大对外开放的一年,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账户的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突破6000亿元,占全市场境外投资者持有量的90%以上。
2015年债券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亮点不断。6月央行下发通知允许私募投资基金重返银行间债券市场,可参与现券、回购、远期和借贷交易。7月央行进一步放开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等相关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投资额度放开,交易品种也相应拓宽,并允许其自主选择结算代理人为其代理交易和结算。
已盘整近10年之久的熊猫债今年迎来转机,从今年9月22日到12月底不足三个月的时间,熊猫债发行规模达到205亿元,发行主体包括汇丰香港、中银香港(2388.HK)、招商局香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韩国政府。离岸市场,中国银行(601988.SH,3988.HK)6月在亚洲地区和伦敦等地发行“一带一路”主题债券,央行10月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建设银行(601939.SH,0939.HK)11月在马来西亚发行海上丝绸之路债券。
就债券市场继续开放而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建议,要继续放松债券市场投资者的准入限制,要推进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机制市场化,要配合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培育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等。
(五)国债期货品种扩容
3月20日,1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正式在中金所挂牌,填补了中国债券市场长端避险工具的空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继国债期货后,衍生品市场又添新员。2015年4月起,银行间债券市场可提供标准债券远期,这为无法参与国债期货的银行、保险等机构提供了另类利率风险对冲工具选择。此外,为了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11月27日财政部网站首次公布3个月、6个月国债收益率,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曲线”改为“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
推出不同期限的国债期货产品,形成多元参与、功能完善的国债期货市场,有助于进一步健全反映市场供求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对于后市的发展,市场人士表示,目前1年、3年期国债期货上市条件已经成熟,希望能很快推出。此外,希望允许商业银行等主体以适当方式参与国债期货,有效管理日益突出的利率风险。
(六)信用债违约常态化
2015年,在经济加速去产能、去杠杆的背景下,债券市场信用事件频度增加,从私募债到公募债,从民企到国企,从利息违约到本金违约,涉及面有所扩大,行业方面光伏风电以及钢铁煤炭有色等成为重灾区。据中诚信国际统计,今年债券市场已发生信用风险事件25起,其中16起最终发生实质性违约。
中国经济仍在探底,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的释放也许只是开始。在中央去产能降杠杆的大基调下,供给侧调整将加大过剩行业经营压力,基本面不振亦将打压发行人主业盈利,未来信用债违约料常态化。
彭博最近对国内22家银行、券商、基金及资管公司债市交易员和分析师进行调查,所有受访者一致认为2016年中国债市信用违约事件将增加,约7成认为反映违约风险溢价的信用利差将扩大,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被认为是违约风险高发区。
(七)公司债一路狂奔
公司债绝对可以评为2015年中国债市最耀眼的明星。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新规之后,原本默默无闻的公司债迅速跃升中国债市的舞台中央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发行量一路井喷。
截至2015年12月31日,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般公司债(大公募和小公募)和私募债共计发行1261只,发行总规模9722.5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78只、1444.83亿的规模,在发行数量上增加了超一倍,而金额上更是大增5.73倍,一举超过企业债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工具。
分析称,宽松的货币环境以及延续的“资产荒”也在资金面和需求端配合了公司债的大爆发。各类金融机构配置债券的需求旺盛,几乎是有券就买。交易所市场通过质押式回购实行标准券制度和集中撮合,融资便利,机构拿券后可以很方便地质押融资。这一传统优势此时也得以发挥,增加了公司债的竞争力。
沉寂多年的交易所公司债突然爆发,市场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非实质性审核符合市场化方向,有利于市场形成合理的风险定价;也有人指出,改革尚需实践检验,在鼓励适度的监管竞争的同时,也需要防范不当的监管套利。
(八)企业债一再松绑
2015年企业债发行“松绑”步伐从未停止,离注册制“渐行渐近”。4月,企业债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发改委不再审核,中债登将承担企业债券发行审核中的第三方技术评估工作。5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功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通知》。8月发改委制定并印发《项目收益债券管理暂行办法》。10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化方向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12月,发改委下发《关于简化企业债券审报程序,加强风险防范和改革监管方式的意见》,简化企业债券申报程序。
未来一段时间内,包括发行门槛和条件、审批效率、发债机制弹性等的信用债“入场”难度持续下降,信用债市场的“注册制”有望渐行渐近。可以预期的是,在在企业债发行条件一再松绑落实后,无论是细分的债券种类,还是增量、存量规模,企业债或将迎来一个体量扩容期。
(九)城投债死灰复燃
备受“压抑”的城投债一改2015年上半年的“萎缩”局面,下半年“死灰复燃”,致使全年发行量迅速逼近去年的万亿天量。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城投债累计共发行1574只,共15336.9亿元;而2014年共发行1891只,总额20056.8亿元。
2014年考虑到城投债的快速扩张风险,政府下发了“43号文”,切割了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职能。2015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城投的发债基建投资再度受到重视,国务院以及发改委陆续出台文件放松了城投企业的再融资限制,随后城投债发行规模明显增长。
市场人士指出,明年城投债发行量料继续扩大,目前城投债仍然面临转型、地方经济下沉和资产重组带来的估值问题,在城投转型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选择城投平台时,仍需关注其经营性资产质量和自身的造血能力。
(十)资产证券化发展大提速
2015年监管层频亮绿灯,资产证券化呈现井喷态势。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资产支持证券规模为5922.74亿元,其中,银监会主管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规模4056.33亿,是2014年发行规模2824.81亿元的金两倍;证监会主管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1802.35,交易商协会的ABN有35亿。
回顾2015年,证券化市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资产类型更加多样,并形成了大类基础资产产品,成为证券化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信贷ABS产品中以公司贷款、汽车贷款及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产品,和企业ABS产品中以融资租赁资产、小额贷款及公共事业收费权为基础资产的产品,此外,住房公积金贷款证券化业务也开始试点。
此外,不良资产证券化即将重启,消息称四大行已获得相应的试点额度,预期在明年将会开始试点。中行或将打响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后“首枪”,其首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已进入评级阶段,由中债资信和联合资信两家评级公司共同参与评级,计划发行规模预计在80亿元左右。
分析称,在降息周期和金融市场“优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各类投资机构对资产支持证券需求旺盛,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增长速度有望继续增长。此外,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取得重大突破。
(本文来源:陆家嘴固收论坛(ID:ljzf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