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视节目Fascinating Craftsman迷人的工匠中
邀请到了一位名叫Nobuo Okano的手工匠人,
他花了30多年的时间在旧书修复工作上。
有人曾拿来一本老旧的英日词典,
希望Nobuo Okano帮忙修复。
请求者称这是他年轻时候使用的,
而现在他打算将这本词典交给女儿继续使用。
Nobuo接受了这项委托。
Nobuo的工作台
首先, Nobuo将旧书脊上的胶水全部刮掉
然后,其中有一些说英语国家的地图,
这些页面受损严重,
Nobuo只得将他们重新黏在了新的纸上
这个颜色看起来并不那么匹配,
但Nobuo表示这一问题,
可以通过进一步降解来解决
这份书籍修复工作中最枯燥的部分
可能就是将每一页的书角重新弄整齐……
这需要用镊子一页页完成
……并且,之后还要使用熨斗进一步烫平才行
看Nobuo的专用小熨斗……
看起来似乎大功告成?
词典的拥有者这时表示书籍的侧页上,
还写着高中时候喜欢女生姓名的首字母。
但现在,显然不能将这个传给女儿啊,
老婆大人会打死我的……
于是,这台重型切纸机被隆重请出,以切掉侧边。
现在终于大功告成。
再加上一个新的封面,这完全就像是一本崭新的书籍一样。
再来看一眼这本书之前的样子。
正如“克拉克三定律”第三条所言:大凡足够高深之技术, 都与魔法无异。
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
1955年,日本建立了“人间国宝”认定制度。政府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并予以雄厚资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艺的流失。
竹艺匠人
匠人文化的本质,只是二个词:一是敬业、一是认真。
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当匠人文化被全社会所承认,敬业和认真这二个词,被整个日本社会接受和发扬。它们被化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成了日本社会的“常识”。
蓝染匠人
“匠人”在日文中写成“职人”。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这份自负与自尊,令日本匠人对于自己的手艺要求苛刻,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
合伞匠人
“职人”中,有豆腐师父、三味线师父、蓝染师父、居酒屋老板娘、玩具店师父等等传统艺匠,旧式工作方式所具有的情味,人与技艺日日相依,相互扶持走过的年代,令人心生敬意。
铁器匠人
对于如何使手艺达到熟练精巧,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近于神经质的艺术般的追求。他们对自己每一个产品、作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以自己的优秀作品而自豪和骄傲。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会被看成是匠人之耻。
和菓子匠人
工艺之美是健康之美,
不能有逆反之情,炫耀之心和自我之念。
好的器物,当具谦逊之美,诚实之德,和坚固之质……
美术是越接近理想就越美,
工艺是越接近现实就越美。
日复一日的相处,产生不能分割的情感。
印传匠人
(本文来源:艺术商业评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