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家创新型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4万件,占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70.1%,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51.8%,占全国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16.4%。这是近日由科技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支持编撰的《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3—2014》(下称《报告》)的相关内容。《报告》认为,我国企业的创新质量持续提升,正在步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报告》编写研究组组长、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东表示,我国企业作为研发投入和专利创造主体的地位已经确立,这为中国企业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关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进一步强调,要实现企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必须推动知识产权成为增长要素,依靠知识产权制度、用市场手段进行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应用,从而真正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创新发展的基石
《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分别占国内申请总量和授权总量的60.6%和54.9%;同时,中兴通讯、华为公司等企业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也在全球位居前列。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依据采集的2012年创新型企业数据,专门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的年度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进行测算,推出了创新型企业TOP100榜单。
将此次榜单中的前20位企业与此前的年度报告进行比较,记者发现,除去华为公司、中兴通讯、联想集团等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企业继续留在榜单上,越来越多的大中型民营企业也进入了创新型企业20强的名单。对此,刘东表示,在前几年的榜单中,几乎全是国字头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是靠规模、市场来支撑,依靠创新的动力不足,因此当这种模式的创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民企就会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显现出机制更活、效率更高的优势。
以近年来在榜单中稳居前列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中兴通讯全面规划了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以及“三步走”的实施策略,知识产权业务已经实现了向企业采购、物流、市场、研发、销售等主营业务流程的全面嵌入,其专利布局几乎遍及世界,产品走进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2014年的营业收入达812.43亿元,不仅成为国内LTE第一大供货商,还在美国手机终端市场份额跻身第4位。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粗放式增长。如果我们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强化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地位,将会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济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张伟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我国的创新型企业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坚持把创新驱动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并完善了以利益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机制,将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并从中获得最大利益,也成为了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力量。”
转型升级的纽带
诚如《报告》中所提到的,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过程中,我国企业的创新质量和成效正在持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创新企业的认同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报告》同时也提出,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海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平台的支撑,而能够主导某一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企业,必然是这个商业生态体系的“宿主”。“大量案例和研究表明,这样的‘宿主’如谷歌、苹果、英特尔、高通等都能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技术+商业模式+知识产权’的竞争取胜方程式,因此可以说知识产权制度是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纽带。”刘海波说,“目前我国能做到这个层次的企业只是少数,如何帮助、支援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达到这样的水平,是有关各方面的新任务、新工作。”
如不久前出台的《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在部署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任务时,就明确提出了要实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围绕相关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战略实施部际联席会议的相关成员单位推出了设立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建设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和特色试点平台、支持企业运用专利许可转让或出资入股等方式实现专利价值以及建立海外维权援助基金支持企业“走出去”等多项具体措施。其目的,就是要依靠知识产权支撑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实现转型升级,以此形成企业决胜未来的力量。
有关专家表示,在当前我国企业步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转折期,知识产权无疑起着不可或缺的纽带作用。我国要着力从知识产权工作的政府外部推动向知识产权工作市场配置内部驱动升级,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保障和引导作用,最终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 崔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