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自身估值过高、投资者过度参与定增,中介机构不够勤勉尽职是当下新三板市场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作为关注新三板市场多年的从业人员,广东中科招商副总经理朱为绎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一针见血的指出。
“企业对自身估值过高、投资者过度参与定增,中介机构不够勤勉尽职是当下新三板市场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作为关注新三板市场多年的从业人员,广东中科招商副总经理朱为绎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一针见血的指出。他呼吁,新三板市场涉及到企业、投资者、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多个市场参与主体,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正视存在的问题,新三板市场才能发展得又快又好。
挂牌企业对自身估值期望过高
规范公司治理、确立股权价值标杆、对接资金是新三板市场的重要功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在对接资金时自视甚高,导致定增价格透支公司未来几年业绩,不但难以定增成功,还有可能为自身后续发展埋下地雷。
据朱为绎观察,有部分挂牌企业以为熟悉新三板市场,挂牌后先做市,然后作出一个有价无量的高价(美其名曰公允价值),开始高价多频次定增(有时候可能会比所谓的二级市场价格进行一定的折价),并巡回路演去销售公司的股票。值得关注的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公司往往推出多轮定增,并且后一个定增价格是前一个参与定增价格几倍以上,但与此同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估值却发生很大变化。
朱为绎表示,上述做法导致定增募资难度增大,参与定增的机构也难以安全获利退出。部分企业为了完成高价定增,不但对赌两年以后业绩,对投资者也不做甄别选择价高者得,最终为公司后续发展埋下地雷。
他建议,挂牌企业理性地确定定增价格,前后两次的定增时间不要太近,如果太近的话,定增价格一定不要差异太大,一般控制在20%左右。假如在较短时间实施的定增价格差异太大的话,在前一次定增又没有锁定期的情况下,这些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很容易砸盘。公司要确保不同阶段进来的投资者都有钱赚,定增价格的确定不要透支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
投资者盲目参与定增且良莠不齐
是选择中长线持有投资还是短期投机套利?是选择在二级市场买入还是参与定增套利?这是新三板投资者面临的选择。与A股市场不同的是,新三板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本应该甄选价值投资企业的他们,却往往一窝蜂参与挂牌企业的定增,相较之下,从二级市场买入这一事实上可行的投资方式却被集体忽视。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今年以来成立的新三板产品已达410只,按照每只产品5000万的规模,新三板产品总规模将近200亿元。与此同时,新三板市场最近两个月平均日交易额不到10亿元,做市指数下调近1000点,这些钱到哪里去了?在朱为绎判断,上述资金应该是参与新三板挂牌公司定增,与之相呼应的是今年以来新三板定增融资211亿元的总量刚好相符。
朱为绎称,目前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者还是A股思维,追涨杀跌。新三板市场定增火爆时,部分投资机构连股票资料都没有看,就高价以60倍市盈率参与,以至于部分企业股票在二级市场流动后便跌破发行价导致后悔不已。
而当下的市场上,同样一只股票,已经可以在二级市场低于增发价格买入。有些做市公司市盈率才二十多倍,每年业绩增长50%以上,为什么不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入呢?
投资者良莠不齐,部分企业缺乏规范意识和起码的诚信也是突出的问题。据朱为绎介绍,有些投资者(基金产品)故意不对该产品备案,到处在二级市场买公司股票,等公司定增时找上门来时要求挂牌企业高价回购自己的股票;还有一些机构,设了很多壳公司,先和企业签订认购协议锁定这个项目,然后带着项目去募资,募资完以后再备案。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涉及到换投资主体的问题。先用某投资主体把协议签好,在短时间内募集不成功,可能要换一个投资主体去参与定增,导致企业被拖延很长时间。
他呼吁,投资者应理性投资,应从维护产品持有人利益的角度,主动回避高价高市盈率定增股;加大对股票的深入调研,向创投机构学习,做深、做透、做精某个行业,为挂牌企业提供较多的增值服务(包括人才推荐、做市商筛选、资源嫁接、财务顾问等),积极布局新三板二级市场的战略性机会。
中介机构不够勤勉尽职
作为对接企业与新三板市场的桥梁,中介机构是否勤勉尽职直接影响到市场健康发展与否。据朱为绎观察,有不少中介机构存在只挂牌不做市、只做市不交易、做市前将低价库存股转给关系户、做市中倒仓等行为,也有不少中介在定增过程中存在欺骗投资者和挂牌企业的行为。
他说,目前挂牌企业大多数不懂基本的资本运作。挂牌企业董事长实业出身,身边又缺懂资本运作的人才,很多董事长身兼董秘,到处参加培训、路演,对公司的经营、宣传、信息披露以及市值管理等缺少应有的认识,这就需要中介机构实现通道服务到综合服务的转变。他认为,不管是券商、律师和会计师对于新三板这个完全不同于A股的市场,应该对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陪着企业慢慢成长,从红娘转变成企业的情人,为挂牌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
(来源: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