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北斗二代空时自适应抗干扰天线技术
成果拥有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成果简介::
空时自适应处理被广泛用于信号检测技术,如雷达、声纳、卫星通信、地震等领域。项目的重点是研究卫星接收端基于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的抗干扰天线。空时自适应抗干扰天线技术是从空、时二维分析输入信号的特征,在不增加阵元个数的情况下,大大增加了天线阵的自由度,从而能够增加抑制干扰信号的数量,尤其是提高了卫星接收端抵抗多个宽带干扰的能力,从而降低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误比特率,提高导航精度。由于空时自适应处理需要对庞大的矩阵数据进行计算,而处理器很难做到,因此以降低硬件信号处理量为目的抗干扰算法是项目研究的重中之重。
北斗二代加速发展使中国卫星产业步入“黄金十年”,导航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一方面,我国军用导航系统需要卫星抗干扰技术作为精确指挥控制、精确打击和精确兵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民用通信、汽车导航、民用导航测绘依靠卫星抗干扰技术提供精准的导航、定位和授时功能。
北斗设备2011年逐渐进入爆发期。北斗二代导航系统的建立将拉动北斗二代导航抗干扰系统、导航芯片、导航终端、授时设备等相关卫星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卫星导航应用领域产值284.80亿元,其中军用占5%。根据测算,2020 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预计达到4000亿。按照国际地面设备通行25~30%的占比、北斗多模导航地面设备80%的国产化率比例,其中军用占5%,抗干扰系统占导航设备成本的10%,2020年我国北斗抗干扰天线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亿左右。
性能指标:
1)输入基带信号带宽:20.46MHz
2)干扰信号类型
连续波:频率位于导航信号带宽内;
扫频连续波:频率位于导航信号带宽内,扫频带宽≤50KHz,扫描速率≤2.5kHz/s;
窄带干扰:中心频率位于导航信号带宽内,带宽≤导航信号带宽10%;
宽带干扰:中心频率位于导航信号带宽内,带宽≥导航信号带宽10%;
3)干扰信号功率与卫星信号功率之比为10~93dB;(卫星信号功率为:-133dBm);
干扰入射方向:方位0°~360°,俯仰:0°~90°;
4)干扰数量:3个
5)抗干扰能力:70dB
项目成熟情况 在2008年完成北斗二代抗干扰自适应调零天线(软件和硬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空时联合抗干扰技术,现已形成了算法的理论推导和仿真模型,并在硬件平台进行了测试。
应用范围 卫星制导[网学用户上传]、无人机和各种飞行器。
合作方式:面议。
联系方式:
联系人:项建弘所在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地址及邮编: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21号楼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50001
E-mail:xtkjb@hrbeu.edu.cn电话:15004687096